辽宁工人报刊社
 

守护2300万人的“大水缸”

作者:文|国毅来源:当代工人

天平的一端是6个人,另一端是2300万人,你可能很难想象,如此之少的人,会和这么多人的日常息息相关。

他们是抚顺市江河流域分局大伙房派出所的民警,他们所守护的,是辽宁省中部七城市的大水缸——大伙房水库。

大伙房派出所民警在冬季开展巡逻防范工作。

走过四季

在卫星图上看大伙房水库,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湖,更像有着枝枝杈杈的粗树枝或者老树根,他们的日常,就是在这枝枝杈杈间穿行。

绕水库一周的围栏,平面长度430公里,已超过沈阳和大连之间的距离。“周围都是山,这还没算上下坡的长度呢。”派出所所长宋懿安说,2014年建立的大伙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辽宁省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国内最大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库容22亿立方米,每年为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和大连7个城市供水12亿立方米。

开车绕湖巡查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冬春季的封冻和化冻,围栏总会有些缺口,一把钳子,一捆带刺的铁丝,巡查中的他们手边离不开这两样,为的是第一时间修补好护栏。冬天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寒风,夏天是烈日和很快湿透的衬衫,以及夜里飞舞的蚊虫。“一咬一个大包,至少一元硬币那么大,常常十几个甚至更多。”

他们也乘着所里的快艇每天巡视湖面。这看似拉风的工作并不容易,封冻前和刚刚化冻的时候,凛冽的风会让人感受到什么是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之间的差异。

冬季,他们往往要开着绑上大块泡沫以增加浮力的微型面包车上冰面,所里的老大哥们总是坚持自己来开车,他们在这里工作了半辈子,水库的脾气,没有谁比他们更熟悉。大约30年前,派出所的前辈王秀章和同事在抓捕嫌疑人返回的路上,冰面破裂,逃生过程中他托了一把嫌疑人,可自己再也没爬上来。他们的坚持既是责任,也是对战友的怀念。

身为所长,宋懿安很尊重他的这些老大哥:一位即将退休的同事,因为上树安装监控设备,腰椎骨折躺进了医院,这让他觉得“很对不起人家”;另一位叫王斌的民警,在临近退休时被查出重病去世,2024年10月,他的骨灰葬在了派出所对面的山上,守望着这一池碧水。

如今,科技让他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所里连上了水库的监控系统,白天5公里、晚上2公里的探测距离,让水库大约90%的区域尽收眼底。未来他们还将试点装备无人机监控平台,人为设定半径10公里的巡逻区域,全天候无死角自动巡逻。

但巡逻仍在坚持。“现在还会有人打听我们在不在岗,只要我们巡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震慑。”宋懿安说。

夜半出击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大伙房水库1958年竣工,几十年来当地居民习惯了水库带来的收益,谁家的小伙子会打鱼,当年在相亲市场绝对是香饽饽。但打鱼也会影响水质:每年春天,水库要投放几十万斤的鲢鱼鱼苗,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它们是净化水质的专家。由于纯天然放养,这里的花鲢,也就是俗称的胖头鱼,成了远近闻名的拳头产品时,也被一些人盯上。盗捕者会拉起一道上百米长的渔网,一网就可能捞起上千斤的鱼,价值10多万元。

抓捕,要的是人赃俱获,但巡逻时民警在明处,盗捕者在暗处。后来民警开始蹲点,带着水、望远镜和配有140毫米长焦镜头的相机,时间一般是从午夜到天亮。在水库边上演的这场“猫鼠游戏”,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一个初秋的夜晚,民警刘伟秀在追捕过程中脚下一滑,从2米多高的石砬子摔下,伤了腿,手机也摔得粉碎,直到一个多小时后,同事们开着船一路找来。

即便这样,实际效果仍是“效率低,不好抓人”。深夜的水库万籁俱寂,不要说灯光,连打火机的声音也可以传出很远,盗捕者也会安排专人放哨,交易时直接用现金。

民警换了个思路:从现场到市场。宋懿安说,只要在市场里看到体色偏深,且体型特别大的胖头鱼,基本可以确定是从水库捕捞的。

锁定送鱼人后,他们开始跟踪,接下来穿着迷彩服、挎着一个大破兜子进村侦查,看哪家正在晒网,哪家院子里有三轮车和皮筏子。要是被人问起,标准话术是“上山整点儿山货”。然后找一个山头,再找一棵10多米高的大树爬上去,安好摄像头对准村口,最后挂上一块锂电池,一个星期后检查录像。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有摔下树的经历。

他们努力的结果,直接体现在盗捕数量的下降上:2019年是几十起,2023年是10起,2024年初到11月底是五六起。

为了一池清水

可远观,不可亵玩,说的不仅是刘禹锡笔下的莲花,大伙房水库也是一样。

20多年前,当宋懿安还是个孩子时,这口大水缸“特别热闹,里面还有游船”。那时的刘伟秀已经在大伙房水库工作,在他的记忆里,夏天的大坝下“几百上千人游泳”;稍远的水库岸边,农田和牛羊上演着一曲曲现实中的田园牧歌。

现在的这里是一片宁静。所有的民警都知道:保护好这口面积100.66平方公里的大水缸,就相当于保证半个辽宁省的水源安全。

400多公里长的围栏,难免有缺口,村民会把牛羊赶到水边,水好草肥;春天到了,挖点儿野菜回家;天热了,到水库里游个泳……抱歉,根据《大伙房水库保护条例》,这些看似寻常的举动都不可以。一条展现大伙房水库秀丽风光的抖音短视频,也曾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没多久,上百辆私家车慕名而至,一个晚上就有10多人扎营露宿。民警连续守了半个多月,忙到没时间回所里吃午饭。

这不是小题大做,为了这一池清水,抚顺付出了很多。

监控室墙上挂着一幅10年前制作的水库区平面图,上面的很多名字——养牛场、养猪场、度假村,都已经成为历史;再早一些,水库上游的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和抚顺县关闭了上百家企业和养殖场;曾经的网箱养鱼也被禁止,因为投喂时剩下的饵料会在水中发酵腐烂。这两年火爆的旅游也与大伙房水库无关了,即便是著名的“元帅林”和萨尔浒风景区,同样有围栏横在游客和水库之间。

于是曾经的游乐场沉寂了,一些当地人也在抱怨:“守着水,却看不到水。”

宋懿安和他的同事明白,他们的工作,就是要让这些付出不白白浪费掉。“打击不是我们的目的,要让大家知道这是辽宁的大水缸,是2300万人喝水的地方。”

居民不理解怎么办?劝。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居民改变习惯。不但自己讲,还要发动镇里和村里一起讲。讲理的同时也要讲情,比如家里来客人,来水库摸两条鱼待客,宋懿安和同事们会把他们劝回去,而不是简单地处罚。

这一切,换来的是碧水蓝天,水面以下十来米的游鱼可数;是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这工作其实挺有自豪感的,回家和孩子聊,也挺有成就感,你说是不?”宋懿安笑着说。  

  派出所民警通过走访宣传来提升水库区周边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

冬季大伙房派出所民警在冰面工作。

民警日常巡查水源封闭围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