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博
抚顺矿业集团东露天矿工务段维修队副队长,曾获抚顺市“铁道工技术状元”、抚顺矿业集团公司“铁道工技术状元”等荣誉称号。
“小刘,这颗立螺栓扭力不达标,马上处理!”在作业组后方,庞博高声喊道。晨光中的抚顺矿业集团(以下简称“抚矿”)东露天矿坑下68站新建铁道线路上,由6人组成的整修小队正慢慢向前推进作业进度,工务段维修队副队长庞博在队伍中前后奔走,不时检查着作业质量。
养一寸钢轨就要保一寸安全。这位已和钢轨打了14年交道的“老铁路”,把每一次作业都当成了练兵场。起道、换枕木、紧固扣件,进行每一项作业时,他都详细地给员工讲清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叮嘱他们一定要高标准作业,哪怕线路水平出现5毫米的误差,在他眼里也算作失误。
这时,一列重车从上行线呼啸而过,在短短一分钟内,庞博便已发现单开道岔尖轨中部有暗坑。车过之后,他立即用轨距尺测量,用石笔将暗坑区域标注在钢轨上,并打通组长的电话,安排人前来处理。
考虑到新建铁道线路通车后的第一个星期可能出现高低不平、线路变形等情况,庞博便把工作重心放在了68站。“钢轨和人一样,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健康问题。”庞博说,他主要负责抚矿东、西露天矿铁路干线及站线的维修养护工作。在总长118.86公里的作业区域内,确保线路安全是第一要务。
工务段有个庞组长
2010年,初到抚矿东露天矿工务段,与铁道工结缘时,庞博心里有着不小的落差。
他在技校里学的是铸造专业,一心想着在宽大的厂房里潜心打造一个个零部件。未承想,竟当上了铁道工,整天沿着铁轨奔走,检修维护铁道线路,被风吹,被日晒,虽然也是和铁疙瘩打交道,但所呈现的工作成果却大不相同。
师傅张连生看出了他的小心思,班前会结束后,话没多说,拉起他就向工作现场走去。沿着铁路没走多远,张连生便俯下身来,说道:“小伙子啊,千万别小看了铁道工,咱作用可大着呢!你看,这儿有一条锈印,这有个缝儿,这个配件叫作扣件,是固定枕木和钢轨的位置的。再看这颗道钉,潜藏着8种危害,仰、离、歪、斜、浮、腐、磨、弯,如果在维修维护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的话,这些隐患就会给机车运行带来危险,一旦机车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那就不可估量喽。”
师傅的话为庞博打开了另一个思路,也让他看到了另一番天地。庞博突然领悟,看似不起眼的铁道工,同样肩负着不可小觑的重任。他不再自怨自艾,而是暗下决心,要做一名最好的铁道工。
难得的是,从立志成为行业翘楚起,庞博便一直身体力行地行动。每天,庞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需要背下来的数据,他全都写在纸上,到现场逐一对号入座再学习。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就记录下来,逮到空闲时间一股脑儿向师傅讨教。对庞博而言,午休是种奢望,在他人昏昏欲睡的时刻,他选择一个人反反复复地进行巡视检查,刻苦训练。回到家后,庞博仍不放松,时常为了弄明白一个操作原理而琢磨好几天。在庞博的床头,总会出现几位“常客”。《线路工》《图解线路作业》《铁路工务技术手册》等专业书籍,早已被他翻得泛起毛边儿。据说,这一本本厚厚的书,常人读来枯燥乏味,他却能硬生生地背下来。
结果在日夜苦练中悄然注定:慢慢地,老师傅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勤奋的小伙子,时不时会把自己的诀窍亮出几招,让庞博大开眼界。他的技术水平也提高得越来越快,一举被推选为组长,带领大家协同作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小组成员中大多是临时工,且年龄偏大。庞博虽年纪不大,但技术过硬,加之耐心细致,每名成员的性格特点、技术水平,他全都了然于心。每天工作安排得十分妥当,小组氛围也越来越好。
14年的工作历程,让庞博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从初级工到技师,且获得抚矿“铁道工技术状元”、抚顺市“铁道工技术状元”等荣誉称号,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如今,自己守好线路安全的底气越来越足了。”庞博说。
庞博在操作抬道机。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今年2月,庞博又升职了,担起工务段维修队副队长一职。每天,庞博既要负责抚矿东、西坑线路检查,还要根据线路变化做好周计划,安排实施工作项目,做好临时性修补,以及日常班组线路维修使用材料发放、回收计划,事项繁多,任务繁重,哪一项都不能落下。
“员工最怕无效劳动和返工,刚刚维修过的线路没过多久再去整修,他们会打心眼儿里不高兴。要想让员工信服,技术得过硬。”这是庞博常挂在嘴边的话。
时逢初春,天气乍暖还寒,维修队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要用3个月时间,完成抚矿西坑1万根枕木的更换工作。人员如何安排,材料怎样准备,进度如何推进,质量如何保证……所有问题的解决,所有事项的安排,都考验着团队“领头羊”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
事实证明,庞博带班作业很流畅。从标记作业地段、实施整修作业,到作业回检、人员离开施工现场,一气呵成,从未间断。作业时,他将同样的工作项目和任务量,分配给临近的两个班组。“在作业过程中,他们会相互较劲儿,比进度、盯质量。这样的方法,在现场最有效。”这是庞博的经验之谈。果不其然,“和庞队长干活儿痛快,不返工。”“庞队长的技术好,在他眼里,没有难事。” 庞博的治班之道得到了员工的一致认可。
每更换完一组枕木,庞博的身体就几乎趴在道床,耳朵贴近乌亮的钢轨,目视前方,凝神静气,好像在用耳朵“听”铁路。“不对,那是看,是眼睛目测钢轨的平滑度,因为身子趴得很低,耳朵快贴到钢轨上了,别人误以为是用耳朵在听。”庞博笑着说道。
不过,庞博确实可以用耳朵听出钢轨的毫发裂纹。他找到钢轨接头处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蹲下,检查锤敲下去,“梆……”同时松开手柄,感觉锤的弹跳和钢轨的回声。庞博解释说:“这就是好钢轨,回音响亮、持续,弹跳长而均匀。如果表面有裂纹,或者内部有伤,声音就滞涩,弹跳短而不匀。”
有一次,庞博就靠着这把小锤,在巡道中听出了一处道岔尖轨细如发丝的裂纹。“道岔尖轨位置很关键,如果断裂,电机车过来会出大事故,须臾不可放松,丝毫不能放过。”庞博坦言。
除听之外,仅凭“看”便能探出钢轨存在的问题,同样是庞博引以为傲的专业技能。
盛夏,骄阳似火,暴晒在烈日下的钢轨,温度已近40℃,摸上去很烫手。庞博提着轨距尺,背着工具包,和工友们一起测量、维修、养护线路。区域广、强度大,拼的就是体力、耐力和责任心。日常巡检有两个重点,一是走到地儿,二是看到位。每一个地方都要走到,每一个点都要看到,且要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敲一锤、多问一声。
庞博的眼睛黝黑明亮,他目测过的钢轨水平度和弯道平顺度,堪比用弦绳、 水准仪测量过的。多年来,他几乎从未看走眼。平日里,每个小组每天要精调大约100米长的线路,弯腰测量轨距上千次换回数千个数据,且每次误差都在毫米内。凭借脚功、眼功、耳功、手功和仪器检测,自庞博带队起,抚矿工务段维修队累计消除了数千起安全隐患。
在大雨中奔走
2024年7月下旬,抚顺强降雨持续不断,抚矿东露天矿坑下50.2公里铁道线路的维修养护工作一刻都停不下来,庞博更是连续几天住在单位,忙碌在防汛第一线。
事实上,防汛工作就这样“宁跑十次空,不放一次松”,只有亲自检查一下线路才放心,一米没检到、一眼没看到,真要出现问题,那可不是小事,谁都担待不起。“对我们来说,雨情就是集结号。”庞博说,入汛以来,抚顺市已发布1次红色、3次橙色、2次黄色预警,尤其是进入主汛期后,大雨、小雨、雷阵雨,大大小小下了十几场,几乎天天有雨。当雨水冲刷大地之时,铁道工忙碌的足迹,便成为护佑铁轨平安的最佳保证。
7月25日,受强降雨影响,坑下48站至11站下行线出现下沉现象,线路修整刻不容缓。早8时,庞博带领30名员工赶到作业现场,冒雨实施抬道作业,一直忙到14时,连午饭都没顾上吃。
7月27日上午,暴雨初歇。庞博立即通知各组组长,安排巡道员带道尺检查线路水平情况。降雨导致线路翻浆冒泥处增多,各小组集中力量处理隐患,先是将枕木外侧用锹挖开,把水放出来,接着清理道床内的淤泥,随后填埋新填充物,再依次对线路进行抬道处理。
返回路上,又开始下雨,一行人就势洗了个雨水澡。没过几分钟,降雨达到了大雨级别,他们只能投入不间断的巡检过程中。直到次日14时50分降雨结束,他们已在铁路线上巡检了6次。当时,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雨水和汗水相混合的味道。
整个汛期,他们几乎是“撂下耙子就是扫帚”,雨天巡检、晴天干活儿。“不敢休息,防汛、线路质量两头都得顾,不知道哪场雨又在来的路上。”庞博说, 好不容易盼来几个晴天,可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步履可以暂歇,紧接着,他们又需马不停蹄地投入线路整修中。
接下来的换轨作业,新钢轨安装到位,打磨作业也完成了,庞博的强迫症又犯了。他一会儿趴在钢轨上看钢轨面平不平顺,一会儿又拿着轨距尺弯腰测量两股钢轨距离,对第二组作业质量进行“挑刺”。当走到一处道岔的岔首时,他发现钢轨的水平轨距超过了5毫米,便再次叮嘱大家:“作业完成后,咱们要继续按照3米一量的标准回检,标准高一点儿,线路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没办法,这些‘铁疙瘩’太矫情,一旦检修不到位,各种问题就来了。” 庞博常常对工友们这样说,“外人看咱们工务人个个肤色黝黑、膀大腰圆,像个糙汉子,但咱干的工作都是以毫米计算的。只有我们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才能让每一寸线路都平稳畅通。”
每次,线路修整完毕,看到一列列满载着剥离物的电机车呼啸而过,庞博的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广袤矿山,夏风悠悠,初心不改,坚守依旧。交错延伸的铁道线上,汗水洒了又洒,青春燃了又燃,线路养护的故事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