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初,国产影视剧《开端》播出,热度席卷全网。它打破了常规的线性叙事时间,将主角困在一个可以无限循环的时间段中,并通过人物的反复体验来不断接近事件的真相。
在国产影视片中,《开端》可以称之为开端。继《开端》之后,以无限流和时空循环为内核的相关作品频频“出圈”;但在国外,这一类型片有着更为漫长的发展历程。自1993年美国时空循环影片《土拨鼠之日》上映起,类似的设定便不断复现,位居豆瓣高分佳片榜前列的《源代码》《恐怖游轮》是其中翘楚。时空循环绝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它能在整个世界历史文化中觅得踪迹,更能在当下的文化艺术创作中震起余波。
冲破循环
1943年,法国科幻小说家赫内·巴赫札维勒在他的小说《不小心的旅游者》中,提出著名的祖父悖论——“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你的祖父,你还存在吗?”由此开启了对时空悖论经久不衰的讨论。在这个背景下,平行宇宙说、宿命论,以及乍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土拨鼠日环”,逐渐发展成拥有庞大受众的几种流派。
土拨鼠日环一词源自著名的软科幻电影《土拨鼠之日》,指某一个地区毫无征兆地陷入时间循环。除了某些特定人物,其他所有人的记忆都会重置,对循环的发生一无所知。而所谓软科幻,是因为关于时空循环的相关理论并没有得到完全证明,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因此不能算作真正的科幻。即便如此,以土拨鼠日环理论为鼻祖的时空循环类作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影视作品之一。而这一切都要从199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土拨鼠之日》说起。
男主角菲尔是一名主持人,每年都要到一座名为旁克苏托尼的小镇,报道当地“土拨鼠节”的盛况。这一次由于大雪,菲尔在小镇留宿了一晚。可第二天醒来时,他惊讶地发现电视上播放着自己已经看过的新闻。节日正在重演,他被困在了土拨鼠节。与工作时的热情洋溢不同,私底下的菲尔冷漠又骄傲,报道土拨鼠节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份工作,而且是令他厌烦的工作。若不是由于大雪,菲尔早已返程。只是现在他不但没有办法离开小镇,甚至还被困在了昨天。隆重而欢乐的节日每天都在重复,与感到身陷噩梦与诅咒的菲尔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开始,菲尔还能找到一些乐趣。然而时间一长,菲尔便面临无尽的枯燥与焦虑,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安与无助。
为消磨时间,菲尔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女同事丽塔身上,即使两人之前并未擦出任何火花。但由于菲尔处在无限的时空循环之中,他可以不断试错,不断把自己向着丽塔心仪的方向修正。两人关系逐渐升温,菲尔却没有感到解脱,因为即便到了同床共枕的地步,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一切又回到了土拨鼠节的早晨。菲尔在一次次的循环中,作为理性人对自己的约束逐渐松弛。既然一切都会从头再来,那死亡也将无足轻重。之后的日子里,菲尔把他能想到的死亡方式都试了个遍,直到死亡对他来说也变得乏味。最后,平静下来的菲尔慢慢意识到,他可以尝试接受自己困于循环中的现状,利用自己重复的经历在每一次循环中做出一些改变,因为即便是整体上温馨祥和的土拨鼠节,也充斥不幸的事实:男孩从树上摔下、乞丐连温饱都无从满足、老人因时日无多而伤心……菲尔在每一次循环中给这些人送上帮助,尽管第二天早晨起来没有人会记得。
随着心态的改变,菲尔开始向他人敞开心扉,特别是对丽塔真正诉诸爱意,两人修成正果。只是当夜晚躺在床上时,熟悉的压抑感又会袭来。菲尔只能习惯又无助地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然而这一次,丽塔并未消失,时钟也从几十夜如一日的6:00跳转到6:01——循环被冲破了。
时间为何能成环
《土拨鼠之日》的主要情节并不难梳理,对时空循环的设定也极易理解,但其提出的时空循环概念却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在电影创作中被广泛学习和模仿,更在整个社会语境中不断获得认同。
首先是关于时空循环的设定。《土拨鼠之日》回避了对时空循环成因的解释,用一场大雪开启了循环,每一次循环从男主角早晨醒来开始,在他晚上入睡后结束,非常自然地嵌套进人物的行为线中去,在不破坏故事背景的情况下,有效避免了设定本身过于抢眼而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虽然随着题材的日益丰富,之后的时空循环类电影开始给时空循环一个解释,但基本遵循了将循环的开启与解释融入人物的行为逻辑。例如在《源代码》《明日边缘》等影片中,角色因执行任务而开启循环,在任务中死亡而结束循环。
其次是浓郁的人文情怀。《土拨鼠之日》以幽默而温暖的方式探讨了人生意义、爱与关怀等深刻主题。男主角菲尔并不讨喜,他为了工作而工作,对身边的人毫无友善可言。在陷入循环后,他的心理变化也是一波三折,渐渐从迷茫到放纵再到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这其实是美国无数工薪阶层的缩影,他们在飞速运转的社会齿轮中渐渐丧失了爱与信念:理性让他们不得不遵守现代社会的法则,而如螺丝钉般的枯燥工作却逐渐吞噬掉生活中的激情。
时空循环以一个虚拟的时空维度,展现了现代人理性逐渐崩塌的过程。在时空循环中,当菲尔发现他的自我约束没有价值后,理性便受到了冲击,每天的意义都被消解,于是他开始挑战过往的底线——在高度分工的社会,自杀会有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分工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影响产生的负面评价会让人“不敢自杀”。而在时空循环里,菲尔的自杀无须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包括他最开始追求丽塔时,也是很轻浮随意的。这些都是一种宣泄报复的表现,反映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巨大心理压力。正是在这样的人物设定上,当菲尔在一次次循环中逐渐重塑自己时,观众内心的柔软部分才更容易为之触动。人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看到的是真正的自己:潜意识里对社会规则的逆反,以及因工作的异化而逐渐“爱无能”。
循环背后
时空循环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曾不断延展。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如果去搜索时空循环影片榜单,大多有着浓厚的悬疑色彩,诸如《恐怖游轮》《十二点零一分》《超时空传输》等。这是因为土拨鼠日环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叙述如同一个互动谜题,使得这一设定尤为适合悬疑作品。同样在一众悬疑类时空循环影片中别具一格的,还有2014年上映的《明日边缘》。在这部影片中,少校威廉·凯奇是部队中的宣传人员,从未真正上过前线。但是由于他鲁莽地威胁了一位将军,导致被直接发配到了一线作战,进而陷入了一个由外星人诱发的时空循环之中。为了自己,同时也为了人类的存活,凯奇一遍遍战斗,一遍遍死亡,在千钧一发之际抓住了机会,杀死了外星首脑,改写了战争走向和个人命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时空循环的设定越来越被各类电子游戏所采用,《耻辱》《山海旅人》《命运石之门》《量子破碎》《十二分钟》等都是其中佼佼者。当然,也有大量游戏虽然不会围绕时空循环展开,但也会留出一部分内容进行相关设计。这一方面是受时空循环影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即大多数游戏本身共有的“SL”(“Save and Load”,存档与读档)机制天然契合时空循环的模型。对于玩家来说,可以通过反复存档与读档,将游戏进程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与结果修正。这与《土拨鼠之日》等时空循环影片里,角色通过一次次循环走向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把一些电子游戏看作“强互动式电影”,那么土拨鼠日环所代表的时空循环题材的影响力又极大地增强了。
时间循环这个话题本身也可被看作一个哲学问题。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万物皆循道而生、循道而行并最终回归“道法自然”的终始点。而在国外,这一议题有更加多元的阐释。例如尼采对存在于古埃及文明和阿兹特克神话体系中的“永恒轮回”理论进行了发扬光大,他否认了时间的线性概念,认为人死后不会去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实际上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生活——我们在过去无数次地体验我们现在所过的生活,在未来也将经历无数次。
著名的庞加莱理论同样证明了时空循环存在的可能性。1890年,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证明,只要经过一个足够长(并不是无限)的时间,系统一定能回归最初的状态,就如同一副被打乱顺序的纸牌,只要洗上足够多的次数,就会在某一次洗牌后重新回归最初的顺序。同样,这也意味着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后,宇宙会回归如今的样子。庞加莱模型提供了一个美妙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推导,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在经过无法想象的漫长时间后,我们睁开双眼,又一次能看到把我们带到这个时间上的人,又一次踏上双脚曾经丈量过的土地,重新开启我们的人生。这一结论带来的浪漫超越任何一种承诺,其准确性也远超任何一种空想。2018年,有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在一个包含了几千个粒子的多体系统中,观测到了有限的庞加莱回归,证明了一定范围内庞加莱回归的准确性。
无论是时空循环还是时空穿越,时空旅行本质上都是对时空方向性的回应。我们生活中体感的时间是单向的,这种逻辑和因果律一样,如同刻在人们思想里的一道钢印。截至目前,科幻电影所描绘的时空旅行不过是一个浪漫的设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相关的经典影视作品,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后人们对时空的认知将会有更深刻甚至颠覆性的认识。
土拨鼠日环所描述的时空循环,其实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概念。没有人能想到,这个1993年的土拨鼠日环会走向何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做的只有活好当下,珍惜遇到的每一个人。正如《土拨鼠之日》里的一句台词:“生活就像一场电影,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演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