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守立
本钢集团矿业公司南芬选矿厂设备工程室主任工程师,曾获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老蒋“疯了”
东北的严冬,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刺骨,挑衅似的冲向人群,顺着领口、袖口钻进棉大衣,正急匆匆赶往改造现场的蒋守立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天寒地冻的矿山,偏偏一腔热血难凉。参加工作27年,蒋守立参与了无数次本钢矿山大大小小的设备改造工程。眼看着老设备被一件件地淘汰掉,新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他心中清楚,矿山采选再也不是那个陈旧而古老的行业,层层山峦阻隔不了时代进步的脚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让矿山的变化日新月异,每每想到这些,他都兴奋得夜不能寐,急切得辗转难眠。
寒风迎面扑来,蒋守立的脸被吹得通红。27年就像这风,短暂又刻骨,他从未忘记过自己为什么出发,更不曾改变心中的理想。
“2015年,那时我还是厂里机动科的自动化管理员。也是这样的冬天,变电所高压变电器突发故障。因为设备老旧,人员又缺乏应急经验,全厂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蒋守立仍有些激动,“就因为一台设备啊,这样的问题不该,也不能再发生。”
或许在别人眼中,这是一次普通的设备故障,但它成了蒋守立心里过不去的坎儿。抢修结束后,他主动找到厂领导,开门见山地说:“我想改造厂里所有的变电所,彻底解决设备故障隐患问题。”
“老蒋疯了吧?改造全厂变电所,厂里没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又没有外部专家指导,一个自动化管理员凭自己能完成?”有人觉得他异想天开,有人觉得他不自量力。面对质疑声,蒋守立丝毫不在乎,“不会,就学;不懂,就琢磨。不敢做就永远做不到!”
可改造全厂变电所谈何容易?蒋守立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难度。他上网报了编程、专业英语等课程,自费买了各种资料。不管是工作间隙还是回家路上,他都不曾松懈,利用一切时间学习。
要完成改造,还要准确了解设备问题出在哪里。由于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蒋守立就每天守在现场仔细查找设备问题,自己设计施工方案、画图纸。在基层干了十几年电气技术员的他知道,隐患往往发生在一瞬间。要找到问题症结,就必须对设备实时监控,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准确找到故障点。
变电所改造初期,大家常常看到蒋守立一个人拎把椅子坐在设备旁边,从白天坐到深夜,再从深夜坐到黎明,不吃不喝,也不与人说话。
“那段时间,老蒋像疯了似的,一宿宿地守在现场盯设备。”与蒋守立共事多年的同事回忆说。
凭着一股子倔劲儿,大专学历的蒋守立硬是自己学通了电脑编程,看懂了进口设备说明书,掌握了改造施工设计,成了从矿山走出来的“土专家”。
选矿厂二选变电所改造、五选变电所66kV设备增容改造、低压配电室改造……8年来,他带领技术骨干,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完成了厂里90%的老旧电力设备改造,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系统从单体控制到集中控制的全新变化,彻底消除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本钢现代化智能选矿的轮廓逐渐清晰。
脱下孝服换工装
2006年正月十六,新年的喜庆还未褪去,蒋守立就接到了父亲离世的消息。回到本溪市金坑村老宅,父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亲戚邻居纷纷赶来吊唁,蒋守立一身孝服立于屋前,强忍至亲离去的悲伤。
此时,一串急迫的电话铃声划破清晨的宁静,电话中传来焦急的声音:“主任,突发故障,值班人员在现场查找不到问题原因,怎么办?”四选车间主任急忙赶到故障现场,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再不解决就会影响整体生产,损失不可估量。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蒋守立,却迟迟说不出口。沉默中,空气似乎凝固了,生产现场嘈杂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
最后,四选车间主任掏出手机,犹豫片刻,还是拨了出去:“守立,你能抽空回厂里一趟吗?球磨机出故障了。”
“好!我马上过去。”挂掉电话,望向父亲的遗像,他深深鞠了一躬,“您生前总是对我说,做人要本分,工作要尽心,您应该明白我此刻的责任。”默默脱下身上的孝服,他立刻向选矿厂的方向赶去。
不到半小时,当一身蓝色工装的蒋守立出现在生产现场,工友们既兴奋又心疼。“老蒋,实在对不……”话未说完就被蒋守立打断,“时间紧迫,咱快开始吧。”
人这一辈子到底为什么而活?蒋守立曾无数次思考这个问题。如今他恍然大悟,人生短暂,竭尽全力追求自己最热爱的事业,用肩膀扛起责任,活得充实有价值,才不虚度此生。
“缺席”的劳模
2023年6月20日,鞍钢集团隆重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偌大的礼堂中,聚光灯下,蒋守立的座位却空空如也。这位缺席的劳模去哪儿了?
10天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南芬绿色选矿提效及智能化改造一期A段工程顺利完成重负荷联动试车,已完全具备投产条件。这意味着历经近百年发展的本钢选矿正式进入绿色、智能、高效的生产新阶段。
时间退回到两个月前,厂领导找到他,“老蒋,工期紧张,留给电气调试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且现在外供电系统不能满足工程用电量,我们正在积极协调,但解决还需要时间,这意味着工程投产可能会延后。”“咱们不能就这么等,工程一定要按计划投产,我想办法。”蒋守立坚定地说。
当蒋守立带领15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工程现场时,他的沉稳和信心带给了所有人面对困难的勇气。
现实比预想的更难。“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下定决心的蒋守立拿着工程图纸,凭借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新建工程设计方案与生产现场实际联系,大胆提出在最短时间内对全厂供电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使之发挥最大潜力,既满足正常生产,又能够为新建工程提供充足电力。
现实生产中,每一次的取舍都意味着巨大的代价,但以技术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是蒋守立的理想。
每天清晨天色微亮,他就带领技术人员赶到工程现场进行电气调试。晚上回到办公室,他又结合实际问题琢磨解决办法,画出基层职工易操作、可读懂的图纸,第二天再带到现场手把手地教。34张图纸,50多个昼夜的奋战,6月30日改造工程如期试车,而蒋守立也从140多斤瘦到了130斤。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厂里解决不了的工程技术问题都会找蒋守立,而他从来不讲困难,不谈条件,即使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他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
“哥,你为啥这么卖力啊?”厂里有年轻工人不解地问。“做人,得凭良心。”这句话也在蒋守立心里种了20年。因为一颗良心,他是相关方眼中不近人情、标准严苛的项目管理者;因为一颗良心,他是厂领导心中敢担重任、值得信赖的不二人选;因为良心,他是同事眼中技能过硬、一丝不苟的工匠大师。
曾有外部企业主动抛出橄榄枝,想要以超出他收入几倍的高额薪资聘请,被蒋守立拒绝,“我生在矿山,长在矿山,我的技术是企业培养的,职责未尽,怎能离开?”
选矿离不开蒋守立,他更离不开选矿。
“27年,我的心已经融进这片土地,看着这些设备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希望它越来越好。未来,这里将会变成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绿色选矿,成为辽宁钢铁‘粮仓’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不善言辞的蒋守立,一想到选矿厂的未来就抑制不住地兴奋——这一路,入眼的是风景,而入心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