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高速公路上的“特种兵”

作者:文| 郜华天

无论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还是靠队员的双手双腿,辽宁高速锦州分公司车辆救援大队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救援效率。

危险,危险

狭长的辽西走廊,一条线牵起华北与东北两大平原。如果说,扼守辽西走廊南口的山海关是东北的大门,那么,雄镇此走廊北部的锦州,就是毋庸置疑的东北咽喉。无论何时,锦州,都是以一城之得失,牵动整个东北局势的战略要地。

如今,尽管厮杀呐喊之声早已沉入历史深处,但咽喉要害的独特位置,让锦州的交通地位仍无与比肩。且不说铁路与港口,只看京哈锦、丹锡三条高速公路上绵延不绝的货车长龙,每年带来的经济收益就要数以亿计。

在辽宁省高速车流量最大、事故次数最多的锦州高速管段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不惧酷暑严寒,为往来司机排忧解难,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保驾护航,他们也是锦州人心中的“守护神”。

2022年的大年初二,京哈高速沈阳方向K452(指京哈高速开往沈阳方向452公里指示牌处)处发生7车连环追尾事故。“我们到现场时,一位女同志边哭边朝我们跑过来。”刘帅说,仔细一问才知道,那位女同志的车撞得很厉害,更要命的是,她10岁的儿子卡在车里了,腿部受伤不能移动。“这时,120救护车已经在来现场的路上,根据位置情况,我通知救护车在锦州收费站反向上道,在沈阳方向等待救援人员将伤者送达,希望能节约些时间,让小朋友快速得到救治。”

刘帅一边安抚儿童的母亲,一边组织人员立即展开车辆施救。“现场的情况很混乱,只有应急车道能走,我赶紧过去把小朋友背到救援车里,向着跟救护车定好的地点开。”到达交接地点沈阳方向K457后,刘帅又把受伤儿童背进救护车。望着救护车远去的背影,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反身回去,继续自己的救援任务。

刘帅的当机立断收到了好结果:经过抢救,小朋友顺利脱险。作为辽宁高速锦州分公司车辆救援大队队长,这已经不是刘帅和队员们第一次遇险了。在高速公路上,每个人都有危险,哪怕是身经百战的救援队员。

每次遇上堵车,救援队员都需要快速到达堵车点位处理,所以时常会出现救援车辆在应急车道逆行的情况。这时,如果遇到不守规矩占用应急车道的正向行驶车辆,就会出现危险。“有几次,我都差几厘米就撞上,当时真是吓出一身冷汗。大家都想赶时间,我们也理解,但还是不提倡占用应急车道行驶。毕竟,应急车道就是生命通道。”队员于辉说,他还遇到过在路边处理事故,突然朝他驶来一辆“飞车”的情况,得亏同事把他拉走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每个救援小组都独立配备了一台防撞保障车,实行“双车四人”的救援模式,同时逐车安装了GPS、行车记录仪,为车辆救援服务人员配发了安全多用途头盔、肩带式警报灯、反光背心等装备。防撞车的使用及救援装备的配发,也从硬件上切实保障了现场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暴风雪天气里,救援队员在前线奋战。

经受考验

2021年11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降临辽沈大地。这场雪,从伊始便有无尽无休之势,至8日中午,锦州市区雪量之大、积雪之厚已是近14年之最。一时间,气温骤降,路面湿滑,积雪深厚,锦州好像被按下缓慢键,交通基本瘫痪。高速公路上更是车辆故障和事故频发,大量车辆停驶,诸多乘客长时间在路上滞留。

“那是此生难忘的一天。”刘帅说,高速通车遥遥无期,锦州管段的路边全是因车辆燃油耗尽、食物短缺产生的滞留人员。“公司领导找到我,让我马上带队进行救援。”就这样,以刘帅为首的救援大队值班人员39人兵分3路,带着紧急调派来的食物、饮用水和燃油等应急物资奔赴高速公路。但是刘帅忽略了一点,雪太大,哪怕是改装过的救援车也寸步难行。

车开不了,那就用腿挪。刺骨的寒风中,队员们踩着一个个过膝的雪窝,寻找着需要帮助的人们。“还好每9公里就有一个站点,我们可以短暂休整,再把食物装满包裹接着出发。”这一天,有上百份面包、火腿肠从救援大队队员王旻的手中送出。看着一张张写满愁容的脸逐渐放松再展现笑颜,即使一整天踩着浸湿的鞋子、穿着汗湿的大衣,王旻也丝毫感觉不到疲累。“在这种环境中,路人更需要我们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伸出援助之手,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雪季还不算最难的,每年三四月份才是‘难于上青天’。”王旻边清点工具边打趣着说,每年春季,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常有大风携带沙尘向南输送,位于辽西的锦州,沙尘天气自然成了常客。

2022年3月4日14时,京哈高速锦州管段K489—K490之间,遭遇局部沙尘暴侵袭。沙尘暴来势凶猛且突然,高速公路能见度瞬间不到10米。“其实被沙尘暴侵袭的路段只有不到一公里长,但10分钟内,北京沈阳双向就都出现了多车连撞的事故,情况不容乐观。”刘帅回忆道。

“沙子打在脸上,真疼啊,鞋里、衣服里、耳朵里全都是沙粒。当时真管不了那么多了,前面的事故不处理,后面的也会撞上,那就真完蛋了。”第一个到达事故现场的救援大队队员安宁说,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处理事故、救援车辆,及时疏通车道,才能避免大面积堵车。

转眼3个小时,沙尘暴渐渐退去,天空也露出了本来的颜色。回到基地的队员们还在清理口罩上、衣袖里、鞋里的沙子。“我们几十个人身上倒出来的沙子,堆成了一座小山,我们自己也惊呆了。”安宁说,但是大家很开心,拆解现场8处,涉及车辆40余台,拖车救援18台车辆,高速公路在沙尘暴退去后马上就恢复了正常通行。“应该说,我们经受住了考验。”

科技的力量

2022年,京哈高速沈山段改扩建工程启动实施。沈山高速公路于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通车流量的逐年增长,公路已无法满足公众通行需求。改扩建工程既可以根治沈山高速公路的“顽疾”,也能畅通辽宁省内及东北与华北地区联系的交通运输大动脉,怎么看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就是这样一件好事,却让救援大队犯了难。

“工程开始后,原有的三车道变成两车道,哪怕所有车辆正常行驶都有可能堵车,更别说有车辆肇事了。”刘帅拿出了自己做的表格,基本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大堵车。以救援大队现有的人力完成疏通工作,效率太低。“当时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外处理这种堵车,都是使用大型无人机进行疏导。”

于是,一支以救援大队队员为班底的无人机飞行大队应运而生。大队主要负责叫醒服务。所谓叫醒服务,指通过无人机上配备的高音扩音喊话系统、警笛警灯警示系统,引导事故车辆人员避险和提醒途经车辆注意避让。这是辽宁高速自行探索和推行的新型道路救援引导方式,目前国内只有京哈高速公路沈山段启用了这一方式。

在高速公路上,由于事故、特殊天气等原因,大量车辆长时间滞留高速公路,原地等待开通。当交通管制解除时,很多车辆司机由于在车内休息,不能在道路开通后第一时间驶离。“原有的方式是采用人工逐车叫醒,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叫醒速度慢,导致车道开通时间长。”无人机飞行大队队长韩冰介绍,“我们使用的无人机可以长距离叫醒结合人工叫醒,叫醒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

今年国庆假期,无人机飞行大队的叫醒服务还被路过的游客拍了下来,传到短视频网站上。视频一经发出,就上了热搜,给无数网友带来了来自高速公路最新科技的小震撼。其实不光有叫醒服务,这几年,车辆救援大队还在管段内路中和路侧护栏板每隔50米处安装了一个报警定位二维码,路人一键扫码,就可以实现快速报警、快速定位。

无论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还是靠队员的双手双腿,车辆救援大队的目的一直都只有一个——提高救援效率。就像刘帅说的:“我们早一分钟到达,就能让路人少一分钟等待。”

锦州高速救援队员与他们的装备合影。

道路救援队员们成功把受伤的孩子一路护送到医院。

沙尘暴严重影响了队员们的视线,极大增加了道路救援的难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