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人报刊社
 

8个月“持久战” 攻克采煤新法

——记铁岭市特等劳动模范王冲

作者:本报记者 张举

奋斗寄语

我要做一名新时代知识型产业工人,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王冲

图为王冲(左)攻关生产难题。

“钻机瞬间产生的反扭矩,一下就把一名矿工兄弟的手指打成了骨折。手术室外,孩子哭着喊爸爸,他的爱人在一旁抹眼泪。那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在去年举办的2022年铁岭市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隆矿副总工程师、时任铁法能源大隆矿综采一队队长的王冲,讲述了早年经历的一场煤矿事故。从目睹工友受伤那刻起,他就暗下决心,要用技术革新守护工友的安全,让工友不再受伤。

1999年,18岁的王冲从辽北技师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铁煤集团大隆矿综采队。凭着实干精神,他从一名普通矿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综采队队长、副总工程师。

2020年初,大隆矿引进国内先进的采煤工艺技术——“110工法”。这个工法可以使工作面由掘一条巷道变为掘巷道,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综采工作面掘进成本,还能极大地提高资源回收率。

技术引进后,王冲和矿里几名骨干被委派到国内技术应用成熟的矿井学习经验。学习归来,矿里安排他带队实施东二1505工作面安装工程。

“东二1505工作面是大隆矿回采的第一个‘110工法’留巷工作面,也是综采一队开采的第一个智能面。”王冲说。队里很多人由于此前没有任何经验,有点打怵。“想打退堂鼓啊?咱们这‘最佳区队’是白叫的?”王冲说话在矿里比较有分量,队里很多老师傅都打心眼儿里佩服他,大伙不服输的劲儿被他激发出来,决定跟着他大干一场。

王冲一方面与技术人员深入分析工作面艰苦条件下设备平稳运行规律,制定了一整套超常规措施,逐一破解了生产难题,消除了安全隐患,使工作面状态、产量渐入佳境;另一方面,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精心组织“110工法”施工,严把现场技术关、质量关,有序推进恒阻锚索加强支护、架后挡支护、喷浆、留巷段回收等各项工程,安全、高效地完成了700米沿空留巷任务,为下个工作面“零煤柱”开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历时8个月的“持久战”中,王冲大部分时间吃住在矿里,每天很晚才升井,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他在井下连续跟班时间最长的一次竟超过了24个小时。升井后,他只在值班室睡了三四个小时,就又开始琢磨起井下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110工法+智能化”的1505工作面一次试刀成功。如今,工作面的生产有了“智”的变化,点击鼠标就能采煤,日产煤达4000余吨。年下来,“110工法”为大隆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98万元。2022年,王冲被评为铁岭市特等劳动模范。

分享到: